二十國集團可持續增長能源轉型與全球環境部長級會議于2019年6月15-16日在日本長野輕井澤召開。由生態環境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組成的中方代表團出席會議。會議審議通過《部長公報》《海洋塑料垃圾實施框架》和《適應和韌性基礎設施行動議程》等文件。
中國代表團長、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在作國別發言時指出,創新在實現環境保護和經濟增長協同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。習近平主席提出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科學論斷以來,中國一直通過大量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創新,探索走出一條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道路。通過管理、制度和技術上的創新,優化產業結構,調整能源結構,協同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和大氣污染治理,堅決打贏“藍天保衛戰”。2013至2018年間,在經濟平穩快速發展的同時,空氣質量總體改善,重點區域明顯好轉。
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指出,中國政府積極應對海洋塑料垃圾污染,不斷完善各領域污染防治政策措施,提高源頭管控能力,將海洋垃圾污染防治納入“灣長制”試點,推進專項治理,加大清理力度,推動海灘清掃活動,開展海洋垃圾與微塑料監測,建設“無廢城市”,積極參與國際合作。
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強調,各方應將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擺到同等重要的位置,切實落實《巴黎協定》及其實施細則,支持發展中國家的適應行動,尊重適應政策措施的差異化選擇。
會議期間,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還與日本、法國、英國、美國、荷蘭、西班牙、巴西代表團長,以及聯合國環境署紐約辦公室主任等舉行工作會談。